服务化架构-前言

近两年,微服务的概念逐渐火了起来,而docker的出现,更是在微服务的火上浇了一桶油。纯粹地讲,我不太认同微服务的说法。说白了,你还是一个服务,只是因为你的小微,有些地方你需要特别注意,比如高内聚、低耦合,比如团队规模的“两个披萨”原则等。但其实这些原则对于“服务”的世界来讲,早就是普世价值了。

那我们再往前看5年,那时候服务化的架构已经开始在业界崭露头角,比如2011年的时候,阿里把内部的dubbo框架开源了。从当前的标准来看,dubbo并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服务化框架,它有很多缺陷和缺失,但是在5年前,这已经难能可贵了。

上周,在朋友的公司做了一次服务化架构的内训。为了准备这个PPT,特地将服务化框架的体系做了一个梳理,因此决定趁热打铁,写个系列博客进行更进一步的总结。

这个系列的文章,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:

  1. 服务化架构的组成
  2. 服务注册与发现
  3. RPC
  4. 同步与异步
  5. 服务依赖管理
  6. 服务链路跟踪
  7. 服务路由
  8. 服务负载均衡
  9. 服务降级
  10. 服务限流
  11. 服务上下线
  12. 服务授权
  13. 服务监控与告警
  14. 服务版本管理